鄉村振興培訓專題

-
已定班次 1688次
-
承接院校 16個
-
獲取方案 1688次
背景
鄉村振興戰略是習近平同志2017年10月18日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出的戰略。十九大報告指出,農業農村農民問題是關系國計民生的根本性問題,必須始終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實施鄉村振興戰略。
2018年1月2日,國務院公布了2018年中央一號文件,即《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意見》。 2018年3月5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政府工作報告》中講到,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2018年5月3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審議《國家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
2018年9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并發出通知,要求各地區各部門結合實際認真貫徹落實。
實施原則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要堅持黨管農村工作,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堅持農民主體地位,堅持鄉村全面振興,堅持城鄉融合發展,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堅持因地制宜、循序漸進。 鞏固和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保持土地承包關系穩定并長久不變,第二輪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長三十年。確保國家糧食安全,把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加強農村基層基礎工作,培養造就一支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三農”工作隊伍。
實施意義
鄉村是具有自然、社會、經濟特征的地域綜合體,兼具生產、生活、生態、文化等多重功能,與城鎮互促互進、共生共存,共同構成人類活動的主要空間。鄉村興則國家興,鄉村衰則國家衰。我國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在鄉村最為突出,我國仍處于并將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特征很大程度上表現在鄉村。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在農村,最廣泛最深厚的基礎在農村,最大的潛力和后勁也在農村。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解決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必然要求,具有重大現實意義和深遠歷史意義。
實施關鍵
中國共產黨是領導我們事業發展的核心,毫不動搖地堅持和加強黨對農村工作的領導,確保黨在農村工作中始終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為鄉村振興提供堅強有力的政治保障,是鄉村振興戰略成功的關鍵。消除貧困、改善民生、逐步實現共同富裕,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2018年12月19日至21日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打好脫貧攻堅戰,要一鼓作氣,重點解決好實現“兩不愁三保障”面臨的突出問題,加大“三區三州”等深度貧困地區和特殊貧困群體脫貧攻堅力度,減少和防止貧困人口返貧,研究解決那些收入水平略高于建檔立卡貧困戶的群體缺乏政策支持等新問題。
實施時間
2017年12月29日,中央農村工作會議首次提出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鄉村振興道路,讓農業成為有奔頭的產業,讓農民成為有吸引力的職業,讓農村成為安居樂業的美麗家園。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三步走”時間表
按照黨的十九大提出的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分兩個階段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的戰略安排,中央農村工作會議明確了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目標任務:
——到2020年,鄉村振興取得重要進展,制度框架和政策體系基本形成;
——到2035年,鄉村振興取得決定性進展,農業農村現代化基本實現;
——到2050年,鄉村全面振興,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全面實現。
2018年9月2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進行第八次集體學習。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在主持學習時強調,鄉村振興戰略是黨的十九大提出的一項重大戰略,是關系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全局性、歷史性任務,是新時代“三農”工作總抓手。
實現路徑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鄉村振興道路怎么走?會議提出了七條“之路”:
——必須重塑城鄉關系,走城鄉融合發展之路;
——必須鞏固和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走共同富裕之路;
——必須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走質量興農之路;
——必須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走鄉村綠色發展之路;
——必須傳承發展提升農耕文明,走鄉村文化興盛之路;
——必須創新鄉村治理體系,走鄉村善治之路;
——必須打好精準脫貧攻堅戰,走中國特色減貧之路。
實施目的
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統籌推進農村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和黨的建設,加快推進鄉村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鄉村振興道路,讓農業成為有奔頭的產業,讓農民成為有吸引力的職業,讓農村成為安居樂業的美麗家園。
熱門學校您可以選擇已有開班課程報名培訓
更多
核心課程課程僅供參考 可為您定制課程方案
我要定制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解讀
半天
《之江新語》與習近平治國理政思想
半天
習近平總書記“兩山”理念與關于鄉村振興工作重要論述解讀
半天
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三農”工作重要論述解讀
半天
《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意見》解讀
半天
《國家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解讀
半天
現代農業產業發展與農村三產融合發展
半天
新商貿、新流通、新零售——5G時代農產品營銷創新:直播、短視頻、社群營銷
半天
鄉村振興之直播與短視頻營銷
半天
“三農”發展與田園綜合體建設
半天
“逆城市化”現象與中國農家樂發展現狀的深層分析
半天
鄉村旅游規劃與產業發展思路
半天
鄉村振興戰略中投融資體系構建
半天
現代農業園區(特色農場)的建設與管理
半天
家庭農場的經營管理
半天
以農業企業帶動農村經濟發展
半天
鄉村旅游經營多種模式與案例分析
半天
鄉村旅游文化資源的挖掘與品牌建設
半天
鄉村產業發展與產業人才引進
半天
產業扶貧與產業的培育與發展
半天
產業基金與產融結合
半天
鄉村經濟發展與普惠金融服務創新
半天
“互聯網+三農”的途徑與推進策略
半天
布局完善農村電商產業鏈
半天
物聯網技術在現代農業中的應用
半天
5G概述與關鍵技術——在鄉村發展的場景應用
半天
農產品的深加工與藝術創造
半天
農產品品牌發展戰略與市場營銷
半天
村鎮民宿打造及旅游產品開發
半天
(農產品保鮮、儲運)技術與產業升級戰略
半天
振興鄉村與三美實踐——美麗鄉村、美麗經濟、美麗城鎮
半天
農村環境治理與環境保護——千村示范 萬村整治
半天
統籌山水林田湖草保護建設
半天
水土流失治理助力脫貧攻堅
半天
生態清潔小流域建設
半天
改善農村環境質量,打好“控霾、治水、凈土”三大戰役
半天
大氣污染控制與治理
半天
農業土壤污染防治與修復
半天
鄉村水污染問題的解決思路和做法
半天
農村垃圾分類和資源化利用
半天
推進“廁所革命”,改善鄉村人居環境
半天
留住美麗鄉愁 打造詩意家園
半天
現代公共文化服務管理體系建設
半天
完善鄉村基礎設施建設和公共服務供給
半天
新時期鄉村教育振興
半天
農村醫療衛生機構改革與發展
半天
弘揚農耕文明和鄉村優良傳統
半天
農村群眾文化活動策劃組織開展
半天
挖掘傳統文脈 留住歷史遺存
半天
政府在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的作用
半天
新鄉賢文化推進社會治理
半天
踐行移風易俗 弘揚文明鄉風
半天
互聯網時代下如何做好鄉村宣傳工作
半天
村規村訓建設與村譜編修
半天
農村基層服務型黨組織建設和社會治理創新
半天
全面從嚴治黨永遠在路上:進一步深入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論述”精神
半天
加強農村基層民主和法治建設
半天
農民組織化與鄉村治理
半天
堅持普惠共享 提高鄉村公共服務水平
半天
鄉村治理中的群眾路線與群眾工作方法
半天
加強農村基層組織工作,構建鄉村治理新體系
半天
農村經濟合作組織與專業合作社建設
半天
以“黨建+協商” 走鄉村振興之路
半天
推進農民(農業)專業合作組織發展,創新農業社會化服務機制
半天
加強農村基層基礎工作,健全自治、法治、 德治相結合的鄉村治理體系
半天
鄉村治理——自治組織推動行業良性發展
半天
鄉村治理及村干部作用發揮
半天
農村社區建設
半天
加強農民合作社規范化建設
半天
發展壯大集體經濟:深化農民股份合作和農村集體資產股份權能改革
半天
推進農村三變改革,發展農村集體經濟
半天
新時期創新型農業主題培育
半天
農業產業化經營與農業技術推廣
半天
農村農民創業路徑與市場開拓
半天
脫貧攻堅與提高農民收入的新思路、新途徑
半天
新型職業農民培育的路徑探索
半天
面向未來,培養新型職業農民
半天
當前國際(周邊)局勢與我國外交戰略
半天
從中美貿易戰看國際政治形勢
半天
中國夢,中華復興之夢
半天
“一帶一路”戰略與國家政策導向
半天
轉型時期社會熱點問題與社會穩定
半天
新常態下中國當前宏觀經濟金融形勢分析
半天
宏觀經濟環境與主要矛盾變化
半天
農民專業合作社——以浙江探索與實踐為例
半天
德國鄉村發展經驗及啟示
半天
當好“一懂兩愛”的“三農”工作排頭兵
半天
村集體經濟組織會計實務
半天
切實加強鄉村旱災、洪災、地震等災害防御工作
半天
中國基層治理的綜合執法改革試點與疑難復雜問題的法律應對
半天
旅游景區服務與禮儀接待
半天
新媒體環境下突發事件處理與網絡輿情處理
半天
半天
村干部的情商管理與壓力緩解
半天
熱門城市為您推薦該專題優勢院校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