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又名重慶博物館,是首批國家一級博物館、中央地方共建國家級博物館。位于重慶市渝中區,與重慶人民大禮堂正對。其前身為1951年3月成立的西南博物院,1955年6月更名為重慶市博物館,2000年9月經國務院辦公廳批準成立,并加掛“重慶博物館”館名,其新館于2005年6月18日正式對外開放。
據2016年3月博物館官網信息顯示,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占地面積3萬平方米,建筑面積45098平方米,展廳面積20858平方米 。陳列展覽由4個基本陳列、6個專題陳列、1個360度全周電影、1個半景畫陳列、1個觀眾實踐中心和3個臨時展覽構成。
2018年10月,被評為全國中小學生研學實踐教育基地。2008年5月18日,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晉升國家一級博物館。
發展歷史
1951年3月8日,西南博物院在重慶成立。
1951年10月,西南博物院正式對外展出,時任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務院副總理郭沫若題寫館名。
1953年10月,西南人民科學館(原名西部科學院)并入西南博物院。
1955年6月,西南大區撤銷,西南博物院更名為重慶市博物館。
2000年9月,經國務院辦公廳批準成立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原重慶市博物館正式并入,加掛重慶博物館館名。
2005年6月18日,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新址正式對外開放。
2006年11月,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榮獲文化部“公共文化設施管理先進單位”稱號。
2007年4月,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榮獲《十佳旅游美景》。
2008年9月下旬,四川5.12汶川地震后實施暫時關閉的《歷代瓷器》廳,經過調整后向觀眾免費開放。
2009年7月10日,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館與埃及努比亞博物館簽訂了《友好合作意向書》。
2018年10月,被評為全國中小學生研學實踐教育基地。
建筑布局
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主體工程總用地面積為2.9316公頃,為一類高層建筑,其中地下1層為文物庫房、車庫、設備用房,地上4層為展廳、報告廳、管理輔助用房。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的總體布局通過以東西走向的人民大禮堂對稱軸為主軸線,并以一個完形將人民廣場與博物館主體建筑聯系起來,主軸線上人民大禮堂、人民廣場、博物館三位一體,形成“三位一體”的四維效果。人民廣場與博物館一體圖形,用一把巨型的琵琶圖案連接。
所獲榮譽
2007年,全國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先進集體,受國家文物局的表彰。
2008年5月18日,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晉升國家一級博物館。
2010年5月,重慶市首批市級科普基地。
2014年12月,改革開放35年百項經典暨精品工程榮譽稱號。
2014年12月21日,“重慶地標新名片”榮譽稱號。
2018年5月18日,獲“2018年全國最具創新力博物館”稱號。
參觀信息
交通信息
乘坐重慶公交132路、145路、 181路、261路、262路、265路、 421路、829路、862路(內環)、866路、881路、152路、215路、868路(下午線)104路、112路、338路、609路、322路到大禮堂站下車。
門票價格
門票免費。
開放時間
9:00——17:00(周一閉館)

【溫馨提示】網站有的文章及圖片均來源于學校官網或互聯網,若有侵權請聯系gzldyjy@yeah.net刪除。
基地統計
- 基地總數:548個
- 當前瀏覽:1579次
- 總瀏覽數:818270次
- 發布時間:2019-12-30 09:32
- 信息來源:干訓網